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持續反復的疫情沖擊,全區上下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要求,堅決守住“?!钡牡拙€、筑牢“穩”的基礎、保持“進”的態勢,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一)經濟實力和綜合影響力顯著提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區經濟總量強勁增長、再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73.51億元,完成年任務1400億元的119.5%,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67.47億元,完成年任務1500億元的124.5%,增長25.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4.85億元,完成年任務443億元的96.4%,增長2.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88億元,完成年任務300億元的94.3%,增長2.9%;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44.3億元,完成年任務85億元的169.8%,增長82%;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3143元、19586元,分別完成年任務44397元、19994元的97.2%、98%,分別增長5%、6.8%。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市前列,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第88位。
(二)產業轉型不斷闊步向前。全區傳統產業向質而行,新興產業從新而動,“煤”與“非煤”兩翼齊飛,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版圖日漸清晰。一是能化產業發展量質齊升。兗州煤業50萬噸DMMn項目一期、圓恒23萬噸/年液化天然氣填平補齊項目建成投產。華能150兆瓦、華電50MW等光伏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建成智能化煤礦礦井13個、智能采掘面27個,大海則、巴拉素2個千萬噸級煤礦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全年煤礦核增產能3360萬噸,完成電煤保供2900萬噸。全年11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7升4降”,其中,原煤產量達到15129萬噸,增長5.5%;洗煤827萬噸,增長116.5%;鋁錠60.5萬噸,增長18.4%;甲醇136.1萬噸,增長15.7%;發電量189億度,增長3.1%;天然氣100.7億方,增長0.2%;電石13萬噸,增長201.2%;原鹽111.3萬噸、水泥100.1萬噸、煤制油87.7萬噸、蘭炭27萬噸。工業經濟對全區經濟發展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挺起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榆陽一號”無人機完成組裝下線,馬合航空產業園完成5325畝土地統征、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中能氫儲研發實現試生產,東沙二手車集中交易市場、鋁下游產業園標準化廠房二期建成投用,芹河數字經濟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建設。三是文旅融合進程加快推進。趙家峁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趙莊村創建成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古塔鎮創建成為省級旅游特色名鎮,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榆林古城、中國陶唐都城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榆陽成為“全國市轄區旅游發展潛力百佳區”、新華社“2022鄉村旅游新空間”。全年組織開展了“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游季、第二屆冰雪運動季、陜北榆林過大年等系列活動,旅游接待人數達到82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7億元,同比增長0.5%。
(三)鄉村振興結出累累碩果。建立“5+3”工作專班機制,創新打造了白舍牛灘村、黃崖窯村等30個“五大振興+”示范村。在全省率先實施培育“頭雁”項目,為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勁動能。持續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全年完成美麗農居改造1021戶,新建農村衛生廁所0.5萬座,建成投運5座垃圾壓縮轉運站和10座污水處理站,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基本實現全域覆蓋。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實現317個行政村幫扶全覆蓋。創新發展了古塔鎮杭莊組“雨污回收利用”、牛家梁鎮什拉灘村“礦區綜合開發”等一批“伙場(庭院)經濟”。堅持穩糧保供,全區糧食產量再獲豐收,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18.81萬畝,糧食產量達到8.84億斤,較上年增加0.58億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四娃圓夢和亞平家庭農場入選“陜西省最美示范家庭農場”,紅石橋鄉西左界村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強農產品品牌創建,申報南瓜、山藥、山地蘋果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加快補齊產業鏈條短板弱項,新建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庫195個,明杰馬鈴薯深加工項目主體建成。建成刀紅路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成功入圍“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區。大力實施“4+2+X”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累計發展玉米80萬畝、馬鈴薯25萬畝、大漠蔬菜8.5萬畝、優質果樹5萬畝,推廣富硒水稻和谷子6000畝、中藥材4580畝、菊芋2380畝,羊子、肉牛、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183萬只、8萬頭和80萬頭。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獲評全省優秀。
(四)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建設。2022年,面對前所未有的投資下行壓力,全區上下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嚴格落實重點建設項目“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評比、半年一觀摩、全年一考核”高效推進機制,以項目建設的實際成效助推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先后研究出臺《榆陽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榆陽區固定資產投資考核管理辦法》,扎實完善項目管理機制。采取重點項目區級領導包抓、籌劃項目集中開工、狠抓重大項目前期、緊盯項目跟蹤服務、超前謀劃項目儲備、全力抓好爭資爭項等工作措施,凝聚合力推進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有效投資。全年213個重點項目開(復)工168個,開(復)工率為78.9%,完成投資248.4億元。其中:134個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開(復)工97個,開(復)工率72.4%,完成投資22.4億元;79個企業投資重點建設項目開(復)工71個,開(復)工率為89.9%,完成投資226億元。全年共爭取各類資金32億元,創歷史新高。
(五)城市改造提升成效明顯。一是古城保護開發有序。有條不紊進行古城保護開發,完成榆林古城南大街外立面改造維修及基礎項目和榆林古城大街燈光亮化,東城墻配套服務設施及西側裸露土地治理項目全部完工;凌霄廣場于10月1日建成開放,再現“筆墨紙硯”盛景。二是城市更新推進有力。堅持市區一體化發展理念,梯次推進、滾動實施小西沙片區棚戶區改造,僅用時43天完成文化南路改造一期576戶征收任務,累計完成文化北路、文化南路協議簽訂3364戶,跑出了榆陽棚改“加速度”。全年完成43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城區居民生活環境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幸福感明顯提升。全年實施巷道改造88條、城區旱廁改造配套主巷道建設改造工程49條、建設公廁29座、公用旱廁改造14座,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圍繞補平“坑洼路”、打通“斷頭路”,不斷加快城市路網改造步伐,迎賓大道西延伸段順利建成通車。
(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全面推進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行動,實現“綠色榆陽”由淺向深的快速邁進。全年高標準完成60多個重點區域景觀綠化120萬平米,完成環城生態保護與修復30萬畝,完成環榆森林村莊建設33個、森林集鎮2個。聚焦“雙碳”目標,有序實施碳匯林建設,完成小紀汗林場等四個片區碳匯評估,建成華能碳匯林基地3萬畝,啟動60余萬畝喬木林碳匯監測和“百萬畝綠色碳庫”示范項目建設,探索出林業碳匯價值轉化的“榆陽路徑”。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五十一項攻堅行動,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建成袁大灘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
(七)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實施“一戶一田”2.4萬畝,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勘誤48萬畝,實現317個行政村和433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審計全覆蓋。農村宅基地改革穩步推進。穩步開展亂占耕地建房排查整治,新增青云鄭家川、上鹽灣新莊則2個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盤活利用試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全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額達到130億元,集體經濟收入總額超過6億元,收入超過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達到152個。園區改革穩步推開。堅決打破以財政投資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體制,實行“管委會+公司”運行模式,整合組建榆陽區產業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投融資體制改革成效明顯。聯合中信證券公司全面啟動債券發行工作,全年共取得銀行授信28億元;聯合中信證券公司成功發行定向融資工具(PPN)項目債券10億元。區屬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加快。成立區國資委,研究出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制定推動區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創新形成區屬國有企業“一企一策”管理模式,國企監管水平不斷提升。科技投入持續加大,創新驅動實力增強。開展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設立秦創原(榆陽)創新促進中心。全年完成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66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1家;技術市場交易額累計登記3.25億元;認定蹬羚企業1家、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市級眾創空間各1家,市級孵化器1家;R&D投入達到14億元。“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打造了“榆悅辦”政務服務品牌,創新實施首席事務代表獨立審批制改革;推行政府投資項目“容缺受理+并行辦理+全程幫辦代辦”審批辦法;開展跨區辦,與高新區實現160個政務服務事項“跨區通辦”,與西安市雁塔區、臨渭區,寶雞市金臺區、鳳翔區,銅川市耀州區實現4大類54事項“跨區域通辦”。全年落實減稅降費11.6億元,國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租金減免109萬元,累計下達支持民營企業區級獎補資金1.3億元,“真金白銀”助企紓困,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全年凈增“五上企業”62戶,新增各類市場主體 14902戶,均位居全市第一 ;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招商引資成效提升。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九條實施細則》《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設立2億元招商引資政策兌現資金池,全年共簽約項目41個(其中:1-5億元項目17個,5—30億元項目13個,30億元以上項目8個),引資總額605.5億元,到位資金244.3億元,其中省外到位資金142.3億元,省內到位資金102億元。引資總額和到位資金較上年分別增加385.5億元、33.3億元。
(八)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累計投資3.6億元,實施市職教中心遷建、市二十九小等12個校建項目、實施改薄維修項目64個、實施教育教學設施采購項目7個,綜合辦學實力持續提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全年維修、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8處,新建攔沙壩26座、除險加固淤地壩9座,新建護岸堤防8.8公里,改造渠道26.1公里,新增節水灌溉農田1826畝。金麻片區、榆橫礦區煤礦疏干水項目實現全線通水。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區中醫院遷建項目完成主體建設,星元醫院完成舊院區改造,魚河峁、馬合、金雞灘、孟家灣等鄉鎮衛生院順利完成建設任務。就業創業實現新增長。組織“春風行動”系列線上招聘會8場、線下公共招聘10場,新增城鎮就業8377人,失業率控制在3%。強化創業載體建設,創業中心和孵化基地入駐各類創業實體206個,出孵實體49個,輻射帶動就業5670人。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建成保寧路社區等12個24小時城市智慧書房,開展戲曲、陜北民歌、陜北說書等惠民演出1000余場,拍攝完成電影《一片綠洲》,區文化館獲評國家一級文化館。圓滿完成省十七運榆陽賽區賽事組織籌備、競賽場館建設等工作,精心組織開展乒乓球、棒壘球及輪滑等測試賽,全民健身熱情高漲。住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原麻黃梁工業園區公租房交房完成入住改造,流水溝公租房、安置房項目啟動建設。養老和婦女兒童事業健康發展。全力推進養老設施建設兩年清零行動,新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3所、農村互助幸福院15所,維修改造農村互助幸福院62所。打造標準化兒童之家13所,扎實開展侵害婦女權益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婦女兒童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社區治理效能不斷增強。建成沙河路、明珠路2個街道辦公場所和長虹路等8個社區服務中心,完成金華路等6個省級標準化社區建設和金口則、未來2個市級社區達標改擴建項目,建成高品質街道便民服務驛站10所,社區治理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社會保障和安全底線越兜越牢。深入推進全國低保制度城鄉統籌發展試點工作,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為主體,急難社會救助和專項社會救助為補充,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分層分類的榆陽救助體系。政府買單實施“四元民生保險”工程,為轄區常住居民撐起“保護傘”。突出抓好應急能力提升、安全生產監管、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全區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實現“雙下降”,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2022年,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需要關注的問題。一是宏觀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穩增長壓力持續加大;二是傳統產業轉型發展任務艱巨,新舊動能轉換仍需持續加力;三是民營經濟規模偏小活力不強,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提升改善;四是重點項目策劃儲備不夠,要素保障能力亟待增強;五是商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滯后,消費潛力沒有充分釋放;六是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民生領域短板較多。
二、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預期目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落實省十四屆一次人代會、市委五屆四次全會和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安排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主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實施“項目立區、產業強區、富民安區、科創興區、生態美區、品質建區、民生優區”七區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榆陽新篇章。
2023年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達到18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5%,達到21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達到44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9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1%,達到300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8%,達到46163元和21152元。
三、2023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綜合施策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一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建成玉米增密度提單產示范區10萬畝,打造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15萬畝。努力提高耕地質量,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3.1萬畝,實施高效旱作節水農業7.9萬畝,打造美麗農田2萬畝。實施農業技術提升工程,示范推廣高粱、谷子等良種12萬畝,大力推廣玉米“六位一體”、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小雜糧“旱作集成”等高效高產技術,精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2000臺(件),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達到82%以上。加強農產品品牌創建,申報山地蘋果、山藥、南瓜3個綠色食品,魚河大米、榆陽香瓜2個地標產品,榆陽紅薯、辣椒、高粱、草莓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堅定抓好“伙場(庭院)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抱團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整合投入1億元,著力打造鎮川、金雞灘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和古塔等4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接續推進古塔余興莊等12個村組就地移民搬遷工程,改造美麗農居1500戶。實施大河塔等6個鄉鎮氣化工程,年底實現19個鄉鎮燃氣接入全覆蓋。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新改建衛生廁所6000座,完成馬合鎮等8處污水直排口治理。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南部山區煤礦疏干水綜合利用工程,新建供水工程21處及鎮川鎮供水管網1處,新建攔沙壩、淤地壩64座,6月份開工建設尤家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高質量抓好“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區創建,實施巴拉素至小河畔公路等一批交通道路工程。全力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119萬畝、產量不少于8.5億斤。著力擴大湖羊、肉牛飼養規模,建成金雞灘15萬只湖羊養殖基地、陜糧農集團萬頭肉牛養殖、華林農業萬頭肉牛養殖基地等重點項目,確保羊子、肉牛飼養量分別達到210萬只、10萬頭。二是穩住工業經濟基本盤。建成投產2000萬噸大海則、2000萬噸巴拉素等2個千萬噸級礦井,全面啟動1000萬噸可可蓋、1000萬噸郭家灘等礦井建設,力爭全年原煤產量達到1.6億噸。爭取兗州煤業50萬噸DMMn項目二期、未來能化50萬噸高溫費托蠟等煤化工項目啟動建設,打造“煤頭化尾”高端產業鏈。加快推進華能300兆瓦光伏平價上網、榆林2100兆瓦光伏發電等12個新能源項目建設,積極布局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儲能綜合項目;聚焦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快推進中能氫儲研發、氫能產業科創中心項目建設,打造西部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氫能應用先行地區。加強生產運行調度,推動工業產能充分釋放,力爭全年發電量達到190億度、原鹽達到120萬噸、煤制油達到90萬噸、鋁錠達到60萬噸、天然氣達到98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達到27.5萬噸、甲醇達到140萬噸、水泥達到100萬噸、蘭炭達到30萬噸、電石達到15萬噸。三是推動服務業恢復向好。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落實好各項促銷費政策措施。扎實做好商貿服務業企業培育、升規入統工作,全年凈增限上、規上企業20戶以上。支持明杰農業、老閆家等外貿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外貿經濟穩中提質。加快建設塞上伙盤街和古城智慧農貿市場,積極引進落地奧特萊斯國際名品小鎮、吾悅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建成投運榆林恒生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和喜洋洋時代廣場。鼓勵傳統商貿企業積極開展電商業務,力爭線上交易額突破25億元。做強做精“沙地上郡”區域公共品牌,年內培育“榆陽好產品”5個,在全國主要一線城市舉辦好產品年貨節,讓榆陽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培育發展首店經濟、商圈經濟、夜間經濟,推動夫子廟步行街等商業特色街區提質擴容,推動榆林老街打造省級商業步行街。開展消費提振行動,發放惠民消費券,舉辦名品薈、名車展等主題促銷活動,讓市場活力競相迸發、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力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0億元以上。
(二)高質高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59個,總投資1567.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13.1億元。其中:政府投資項目166個,總投資146.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3.5億元;企業投資項目90個,總投資128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5億元。要堅持項目帶動戰略,扎實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緊盯機制建設、前期謀劃、項目實施和考核問效等環節,多措并舉推動謀劃項目落地、新建項目開工、在建項目竣工、建成項目投產,力爭項目建設實現量與質的“雙提升”。一是著力抓好機制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重點項目謀劃、儲備、開工、投產“四張清單”滾動更新機制。二是著力抓好項目謀劃。深入研究國家、省、市投資政策,盯住古城保護、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做好項目謀劃策劃包裝工作。三是著力抓好項目前期。持續加大項目前期經費投入,為項目前期工作開展提供有力資金保障。利用冬歇期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項目建設條件提早落實到位。四是著力抓好要素保障。全面梳理重大項目要素保障清單,積極“跑市進省”爭取林地、土地等指標定額傾斜。持續開展要素保障部門集中辦公,積極破解要素制約,切實解決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五是著力抓好項目調度管理。認真落實任務分解、領導包抓、集中開工、觀摩點評、按月調度等工作措施,積極發揮項目分析應用平臺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合力,確保項目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六是著力抓好項目招引。聚焦構建“碳中和”、智慧物流、新能源、馬鈴薯、文旅融合、湖羊、鋁合金等重點產業鏈,積極招引儲備一批產業集群項目。七是著力抓好獎懲兌現。嚴格對照任務分解,按照重點項目建設考核管理有關規定,及時進行考核問效。
(三)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能級提升。一是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緊緊圍繞“4+2+X”農業主導產業,穩定發展高產玉米80萬畝、馬鈴薯30萬畝、大漠蔬菜8.5萬畝,新建日光溫室50座、塑料拱棚300個,改造提升蔬菜標準園5個,發展標準化露地蔬菜2萬畝,打造富硒水稻、富硒谷子、黑豆示范基地各1萬畝,推廣菊芋3000畝,建立柴胡、萬壽菊、酸棗等中藥材示范基地。加快補齊農產品深加工短板,建成20萬噸/年馬鈴薯產品深加工、萬頭肉牛屠宰生產加工線和農副產品、小雜糧加工及倉儲、25萬噸/年菊芋綜合加工等項目。聚焦農業延鏈補鏈,系統布局建設冷鏈物流、皮毛加工等產業。二是全力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穩步推進4A級旅游景區建設,努力爭創5A級旅游景區。重點抓好榆林古城旅游開發、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黃崖窯冰洞、青云鄭家川民居、梅家畔陶唐石城遺址、魚河古城、三道河子草灘風情園等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全年創建1-2家省級休閑旅游度假區,1-2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加快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力爭全年旅游綜合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三是集聚園區產業優勢,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方面,加快推進春晨博發10萬噸/年鋁板帶箔、恒基中旺年產15萬噸高端合金鋁材、陜西有色年產43萬噸鋁基新材料、20KT鎂基輕量化新材料及汽車零部件深加工、智能路燈和LED光源及其他LED燈具生產加工等示范項目建設。現代物流業方面,全力打造馬合通航產業園,加快推進建設園區內部道路、無人機制造標準化廠房、飛機機庫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榆陽一號”首架貨運無人機年內試飛成功。實質性啟動建設三科智慧農商城,統籌抓好京東共享經濟產業園、奧陽智能倉儲物流園等項目,建設高水平的智能物流產業組團。體育康養產業方面,依托榆陽產業園體育小鎮、中醫院等示范項目,加快引進體育運動、醫療康養等新興業態,年內啟動金花醫藥大健康產業園和廣濟堂中醫藥產業園項目。數字經濟產業方面,啟動榆陽數字產業聯盟港項目建設,加快完成項目前期手續辦理。節能環保產業方面,在金雞灘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區域,推進建設固廢處理、煤礦疏干水綜合利用、德隆環保剛性填埋場等項目,打造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輕紡產業方面,啟動通海羊絨紡織生產基地、紅太羊絨產業項目建設,將我區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輕紡產業基地、中國羊毛防寒服名城。氫能產業方面,積極布局“研-制-儲-輸-用”氫能全產業鏈,加快推進國家電投氫能發動機制造、榆能集團儲氫技術研發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氫能產業基地。
(四)持續用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力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圍繞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創建,持續優化開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數字化、協同化建設,不斷提升和鞏固“受審勘”分離、“不見面審批”改革,做大做強“馬上辦、幫代辦、預約辦、主動辦、上門辦、一次辦”,著力打造企業和群眾滿意的營商環境,努力讓營商環境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區域競爭新優勢。持續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加快信用村鎮建設,確保綜合評價保持全市前列。高質量完成國土空間規劃,6月底前完成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批和90個村莊實用性規劃編制。深化園區改革創新,加快完成園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探索推行“畝均論英雄”和“標準地”改革,切實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績效。實質性推開園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項目準入、備案確認等審批權限下放至園區,最大限度賦予園區審批自主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支持城投、文投、農投等區屬國企建立成熟的現代化經營體制和市場化用人機制,不斷優化布局、盤活資產、做大規模、提升效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一戶一田”5000畝,做好土地確權登記后續管理服務,開展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完成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審計及清產核資工作,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持續深化供銷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新建小壕兔等6個惠農綜合服務中心;大力推進快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推動“快遞下鄉進村”工程,打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發展共同體、教育聯合體、“一幫一帶”等辦學模式改革,扎實開展教學教研、師生交流、競賽評比等活動,切實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不斷縮小校際發展差距,全面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加快推進24個社區陣地建設,不斷提高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任務,努力提升基層群眾自治水平。全方位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建設秦創原榆陽創新促進中心和輕紡產業兩鏈融合試驗區,打造8家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新認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10個以上,認定省級專業人才10人以上,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00家;狠抓全社會研發投入,將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至0.4%;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力爭技術交易金額突破4億元。全面落實科技創新若干獎補政策,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性。持續抓好招商引資。依托優勢產業開展鏈條招商,運用“投行思維”開展“基金招商”,委托專業機構開展中介招商,借助異地商會開展以商招商,一事一議落實招商九條政策,確保全年新引進項目50個以上,引資總額達到650億元以上。
(五)持之以恒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一體保護,全域化增綠護綠,確保全年完成營造林30萬畝、重點區域綠化面積200萬平米、農田防護林網建設200公里,建成森林集鎮4個、“三化一片林”示范村20個;扎實開展17萬畝以大扁杏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管護;加快推進20萬畝優質飼草種植和天然草地改良。聚焦“碳匯林業”,圍繞巴拉素林場五十里沙工區實施林業“碳匯林業提升年”行動計劃,新建碳匯林5萬畝,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碳匯林業示范區。全面加強能耗管控,強化煤炭洗選、化工、電力等重點領域節能管理。持續抓好鐵腕治污五十一項攻堅行動,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整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完成2萬戶冬季清潔取暖改造任務,推動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六)乘勢而上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堅持城市更新與城市創建同步結合,在榆林古城保護開發、小西沙片區拆遷改造的良好基礎上,加大拆破除舊力度,全面完成2021-2023年度84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整治提升中心城區6米以下巷道98條、新建13座公共衛生間和10座5G智慧公共衛生間。6月底前完成文化北路兩側、文化南路、西溪地塊、梅花樓片區房屋征收和文化南路拓寬改造。全面啟動市政府北、榆林大道西(區政府北)片區征遷和小西沙片區城市更新改造項目。持續實施大街提升改造工程,打造20個古城示范店和10個示范四合院,建成古城展示中心和運營中心。加快推開全域垃圾分類,高質量創建省級垃圾分類示范區。高效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10個項目174項創建任務落實,奮力沖刺國家文明城市創建。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建成智慧生態停車場、榆林古城文化會客廳、榆陽黃土文化藝術中心等城市重要節點項目。持續完善商業網點和服務驛站布局,打造居民“一刻生活圈”,營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七)精準保障持續改善民生福祉。一是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快市十八小分校、市二十七小、市三十小、市職教中心遷建等項目建設進度,啟動建設市二十九小、三十二幼、市十二中擴建教學樓、市二十一小等10個重點項目,實施市八小、巴拉素初級中學等16個薄改提升工程,努力緩解學位短缺問題,穩步提升辦學質量。二是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人才隊伍建設培訓,不斷提升處置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強化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啟動星元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創建以及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三級乙等醫院創建工作,年底前建成朝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麻黃梁衛生院等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謀劃打造鎮川、金雞灘等一批區域性中心衛生院。扎實推動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成一批重點??坪汀懊t工作室”。三是大力繁榮公共文體事業。扎實開展公共文化場館設施體系提檔升級行動,實施“智慧榆陽”數字文化、公共數字平臺、數字文化應用場景等工程,提質改造31個基層文化場所,努力打造全民閱讀“書香榆陽”典范城市,積極優化提升《蘭花花》等精品節目,全年完成1000場惠民演出,力爭2023年底建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緊緊圍繞人民健身需求,扎實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四是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抓好“一老一小”民生工程,建成投用24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加快推廣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醫養結合集中養護、“中央廚房”老年助餐工程,不斷豐富多元養老供給模式;積極開展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推進省級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區創建;新建3所兒童之家,嚴格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困境兒童福利保障政策,托起困難兒童生存底線。全面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確保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加大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力度,強化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關愛服務,兜住社會民生底線。重點盯牢特困、低保、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等低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參保覆蓋面。嚴格落實醫?;菝裾?,啟動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加快推進婚喪領域移風易俗,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年底建成投用殯儀服務中心二期工程和四里沙公益性公墓。大力推進慈善社工事業發展,打造8個鄉鎮(街道)社工站示范點。五是著力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風險。建成區級應急指揮平臺,進一步提升應急指揮能力。聚焦煤礦、道路交通、消防等14個重點行業領域,深化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切實提升安全生產治理水平,全力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從嚴抓好食品藥品監管,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深化“平安榆陽”建設,有序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堅決防范和打擊涉暴、涉恐、涉毒、新型網絡犯罪行為,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奮力譜寫新時代榆陽現代化建設新篇章!